中国建筑设计大师 陈世民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世民 |
 |
各位先生、女士: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为新书《写·忆·空间》举行一个简短的发行仪式!
更为荣幸的是能请到一向支持我们的业主、建筑界同行和媒体的朋友们前来参加。特别荣幸的是设计行业尊敬的领导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吴奕良理事长专程来主持这个简短仪式,而且刚才还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名义要发行推广这本书,这说明吴奕良理事长一直是我们建筑行业的龙头,对我自己多年以来一直很关怀,所以我要特别感谢吴奕良理事长的讲话。 |
今天深圳市勘察设计协会会长孟建民大师也从百忙中特地前来主办这个发布会。能够请到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深圳市勘察设计协会共同出面来主办这个发行仪式,这对我这本书是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各位院长,各位同行的到来,使我理解到诸位的到来不仅是为了一本书,也不只是为了我本人,而是出自对中国建筑师的支持与同情,对一个执业建筑师的理解和关怀。这些草图是我多年积累下来的,这里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太太韩琳女士,我们分别8年后,她来到我身边就一直提醒我:“一定要把你的草图保留下来。”今天才能积累这么多的手稿。 |
我想出这样一本书好久了,但总是踌躇不前,多亏去年遇到了《世界建筑导报社》吴家骅教授,经他热情鼓励、慷慨帮助,才使出书愿望付诸实现。至于为何要出这本书,我的出发点有三:
其一 是想为30年改革开放提供一个见证。
我从1954年开始执业至今正好55年,始终在设计工作一线岗位上,粗略计算55年间参于设计和主持过的项目,包括已建和未建的,以及只有开头没有结果的都算在内,总计230 项,总建筑面积约5,000万M2。其中改革开放30年间的有220项。这组数字是我人生的写照,它记录了实现建筑师的梦想历程,同时也折射出一个中国建筑师的幸运,它让我能经历了一个非凡的时代,亲自参于了大量建筑空间创造,亲身体验了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功。非凡的时代给予中国建筑师非凡的机遇,我有幸抓住了这个机遇,获得了不少的项目。本书的第三部分顺年编排的项目手稿均是真实设计记录。我们从酒店、综合楼开始,办公、公建、城市综合体到人居环境,项目越作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这一系列历史机遇的成果,都是随着中国建筑业发展所获得的,我想通过本书用亲身的经历来见证对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见证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 |
其二 想表达对建筑师责任的体验
我执业55年虽然获得过一些职位和设计大师的荣誉光环。但我最大的愿望仍然是想作一个能终身执业的建筑师。经历执行大半生,在我越来越对建筑师执业热爱的同时,亦越来越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因为建筑既是物质空间的艺术也是精神空间的艺术,任何一项建筑空间造就既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又要动用庞大的人力、物力和巨大资源才能实现。建筑艺术包容了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美学艺术等专业领域,是物质与精神组合的艺术,是特殊的艺术。作为执业建筑师要执这个业必定要尝尽辛酸苦辣,要经历波折与失败的磨难,要经常加班熬夜。虽然有时叫苦连天,但是到头来仍会继续干,为什么?那是一种建筑师的责任感,而责任感所焕发的激情又使你能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失败,并微笑去尝尽一切辛酸苦辣,心甘情愿地加班加点。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出于想当好执业建筑师愿望,促使自己曾向杨延宝、戴念兹、林乐义等老一辈建筑师学习基本功,学习他们心手并用地去理解建筑空间。本书第二部是我因执业需要和体验的积累,在世界各地学习现代建筑的心得笔记,那是对现代建筑空间的解读。第三部分是执业的创作记事,是解决复杂难题的心得。这里有的项目虽然只选了几幅图,也并非惊人之作,但我都是难忘的经历,都要花去不少的时间与精力。我的体会是作个建筑师要从执业开始,执业要从动手开始,动手要从用心开始。执业建筑师要执业定要自己动手,画不到想不到,想不到画不到。不深入虚拟空间,造就不出现实的空间来。这种责任无延伸的,执业激情促使我保留了大量手稿。今天拿出来出版只想表达自己对建筑师责任感的体验。
其三 想寄予一个期望
现在CAD已成为设计工作的主要依靠,CAD的演绎水平越来越高。我们这一代老建筑师再也赶不上了!但让我们吃惊的是不少建筑师对CAD的依赖越大反而空间想象力越差、电脑图画得很快,但尺度感的把握力反而降低。是什么原因搞不清,是电脑只需要手不需要脑了?还是手脑缺乏联动了?
出版本书,我是想呼吁建筑师们尤其是执业建筑师要动手画草图。草图有无穷的魅力,能涵盖多种多样的空间。先用草图确立构思,演绎梦想的虚拟空间,再用电脑来协助具体化。电脑和手绘的最大区别是电脑是从局部开始作起,由小到大,而手绘草图却可以由大至少,从宏观到微观,灵感只能来源于心手对应的探索之间。
再次谢谢大家! |
|
|
|